揭秘苏联“8.19”事件的内幕,到底是谁让苏联走向了灭亡?

  • 首页
  • 真实炒股杠杆平台咨询
  • 股票配资申请
  • 实盘股票配资官网查找
  • 你的位置:真实炒股杠杆平台咨询_股票配资申请_实盘股票配资官网查找 > 实盘股票配资官网查找 > 揭秘苏联“8.19”事件的内幕,到底是谁让苏联走向了灭亡?

    揭秘苏联“8.19”事件的内幕,到底是谁让苏联走向了灭亡?

    发布日期:2024-02-26 04:07    点击次数:155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仅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世界政治力量格局的一次大洗牌。

    随之应声倒塌的除了那面厚厚的柏林墙以外,还有苏联自十月革命以来的一切努力。

    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更是加剧了苏联变革,这场又称为“八月政变”的运动,加速了苏联解体进程,直接导致社会主义国家数量断崖式下跌,更让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重大挫折。

    自1991年至今,已经过去了31个年头,曾经的庞然大物苏维埃共和国早已轰然倒塌。

    回顾苏联这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八一九事件,不禁感叹到底是谁让苏联走向了灭亡。

    怅然若失的哀叹

    1991年8月19日到8月21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他推崇的改革政策成为了众矢之的。虽然对他的反对之声很早之前就已经露出端倪,但如此大规模的政变还是令人为之震撼。

    苏共强硬成员和保守派的代表,用为期三天的政变行动强行终止了苏联这台大机器的运转。当整个国家在一瞬间亮起红灯,饶是曾经被亲切称为“老大哥”的苏联也终究是难以为继。

    彼时戈尔巴乔夫一定不会想到,智慧和铁腕并存的政治手段会在这一刻显的如此不堪一击。

    积怨已久的民族矛盾爆发之后,就连苏联红军的坦克都无法对其形成有效压制。

    1991年8月19日拂晓,克里姆林宫的钟楼刚刚敲响清晨六点的撞钟,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的名字就从苏联中央电视台的音频中飞出,落在了每个苏联人的心头。

    在他发布的命令中,明确表示戈尔巴乔夫因健康问题无法履行总统职责,并准备按苏联宪法规定,由他接替前者行使总统权力,讽刺的是这条宪法条款正是戈尔巴乔夫推进改革的产物。

    至于同时宣布成立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更像是瞄准戈尔巴乔夫阵营的另一杆枪。

    而他们存在的意义,似乎就是在为苏共强硬成员和保守派的政治主张披上一件合理合法的外衣。

    该委员会发布《告苏联人民书》一文,指出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政治改革已经踏上绝路,国家已来到面临生死存亡抉择的关键时刻。

    由苏联副总统、总理、国防部长等人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要求各级政权和管理机关无条件地进入紧急状态,对于终结戈尔巴乔夫的个人时代,他们表现的急不可耐。

    1990年底的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实行总统直接领导下的内阁制和设立副总统职务的法案。但在次年政变中,这些权力高度集中的部门和个人都开始了对戈尔巴乔夫的反噬。

    多年来这次政变的正确性都是热度居高不下的讨论话题,但始终没能得出一个足以说服众人的结论。而这一切分歧的争端,都是源自于漩涡中心的人酝酿这场政变的初衷。

    无法定义这场轰轰烈烈的政变活动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看上去似乎是民主的胜利,却又像是改革派精心设计的环环相扣的复杂圈套,也许在苏联元气大伤之后,根本没有真正的赢家。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高估了自身号召力,纵然有苏联内阁的鼎力相助,但是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却丝毫不计划卖给他们这个面子。声势浩大的政治罢工开始逐渐延缓政变发酵进程。

    叶利钦为何要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这个问题或许永远都不会找到答案。苏联的蛋糕很大,但是想吃的人也很多,当所有人都想分一杯羹的时候,正义与邪恶已经没有了分界线。

    焦头烂额的戈尔巴乔夫也顾不上这许多,他最该做的是尽力去维系苏联岌岌可危的稳定性。

    毕竟当阴霾自上而下的倾泻之时,民众被激活的意识早已失去了对错的标准。

    反对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时,不知戈尔巴乔夫是否感到后悔。如果1991年7月底不曾拟定新联盟条约,也许苏联这架马车就不会面对不得不分崩离析的窘境。

    原定于1991年8月20日生效的秘密条约中,正式宣告了苏联中央政府权威性的彻底消亡。虽然苏联依然会保持其存在必要性,但其他加盟的共和国将从此开始拥有真正的独立主权。

    这次在新奥尔廖沃地区的秘密会晤,直接催生并引爆了八一九事件。苏共强硬成员和保守派认为苏联到了非生即死的危急关头,但他们却愚蠢的把宝又一次压在了戈尔巴乔夫的身上。

    习惯以不变应万变的戈尔巴乔夫依旧保持了自己一贯作风,他从来都不会表态自己的站队,正所谓犹豫就会败北,想要争取到总统支持的政变发动者们到底还是没能等到想要的答案。

    喝到酩酊大醉的副总统亚纳耶夫在全世界的注视下,以近乎自爆的方式给世人留下一个思维逻辑混乱,极尽昏聩无能的印象,而这也让苏联民众原本高涨的热情瞬间降到了冰点。

    当他们后知后觉想做出将戈尔巴乔夫边缘化的决定时,赫然发现在错误的时间做正确的决定是根本于事无补的徒劳之功。支持者作鸟兽散,政变更像是一场闹剧,突兀的来又匆忙的走。

    被视作“救国运动”的政变行为,仅仅持续了三天就宣告破产。而原本被视之为罪魁祸首的戈尔巴乔夫,好像什么都没有做,就又一次被恢复了总统的职务和权力。

    前端准备不足、中期杂乱无章、末尾后继乏力的八一九事件,以反噬之姿加速了苏联的崩溃。苏共的有生力量和话语权被狠狠削弱,臆想的宏伟蓝图中的救国运动自然也是以失败告终。

    戈尔巴乔夫的日子同样不好过,“维持苏联在松散体制下的整体性”的失败成了他政治生涯之中最大的败笔,甚至连他自己都在后世提及这段历史时,被刻画成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

    随着一声怅然若失的哀叹,苏联历史进程和世界的格局都被彻底改写。亲历这段历史的人,始终没有能够寻找到答案,在英雄和小丑的面具下究竟会是谁的真容,也许是同一张面孔。

    谁是八一九政变活动最大的“幕后黑手”,谁又是八一九政变活动最大的“利益掠夺者”,而谁又是导致苏联走向灭亡的“负罪之人”,也许每一个参与和被卷进来的人都是双面政客。

    暗流涌动的诘责

    八一九政变事件爆发的核心,究其症结还是在于戈尔巴乔夫大刀阔斧的改革步伐过于迅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苏联多年来的坚持所相悖,这才引发了举世瞩目的政变之举。

    换句话说相比去讨论哪方势力在此次事件中获利最多,倒不如回到问题显现的最开端,拆解戈尔巴乔夫的多项政治举措,也许能够从中得到一些不一样的收获。

    作为苏共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最后一届领导人,1985年3月入驻克里姆林宫的戈尔巴乔夫开始在最高处展现自己独特的政治才华。

    要知道坚持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大国,而苏联则是唯一能够与其掰掰手腕的存在,因此能够在苏联掌握话语权,可见戈尔巴乔夫确实是有些真才实学的。

    以“划时代的改革家”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后,戈尔巴乔夫在执政前期颇受苏联人民的爱戴,

    民众把改变莫斯科发展方向的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这一时期的戈尔巴乔夫可谓风光无两。

    既然是改革家,那自然是要拿出一些新东西来的。然而戈尔巴乔夫所宣扬的新浪潮,却不过是把苏联沿袭多年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很难说这不算是一个创举,但同样也很难对这样的举措做到百分之百的认可。所谓走出一条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本质不过是偷梁换柱去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拢。

    一意孤行的戈尔巴乔夫坚持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针去进行打碎重塑的淬炼,但在他冠冕堂皇的所谓“新思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利益和价值高于一切”的口号下,反对的声音也愈发响亮。

    国家政治制度的路线转变岂是儿戏,但在戈尔巴乔夫眼里似乎这一切都不需要其他人参与。

    1989年对宪法做出重大修改后不久,在社会主义国家设立总统制的荒诞事情竟然成了现实。

    当仁不让当选苏联首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的戈尔巴乔夫,还做出了在总统领导下实行内阁制的最高决定。曾经高喊要推翻斯大林独断专行统治的戈尔巴乔夫,好像也走上了同一条路。

    苏联民众对他的期待和信任开始被逐渐消耗,戈尔巴乔夫的行径在保守派看来无异于流氓。走社会主义新路线的方式是转变为资本主义,这简直是对十月革命的践踏和侮辱。

    引爆这颗雷的引线其实早在1990年就已经埋下,以叶利钦为首的一部分人正是退出苏共,转身就将精力放在了夺取苏联中央政权上,但当时戈尔巴乔夫显然没及时嗅到危险的味道。

    善于利用各派系之间争斗坐收渔翁之利的戈尔巴乔夫,信心满满的稳坐中军帐。他并不认为这些反对的声音真的会阻碍他的变革之旅,但显然他高估了自己更低估了对手。

    触动了整个社会机体和社会各阶层根本利益的变革,几乎在一开始就已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不信邪的戈尔巴乔夫非要试一试,结果就是让昔日体态高大的苏联在瞬间不复存在。

    尽管政变仅仅持续三天就以失败而告终,虽然戈尔巴乔夫一度声称自己已经重新控制局面,但事实就是1991年8月24日,他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留下一堆烂摊子的戈尔巴乔夫看上去很是无辜,但其实从他入驻库里姆林宫的那天起开始,一直到他宣布辞职下台,他所扮演的角色都并不是十分光彩。

    那些最初只占少数的反对的声音,在无人理会的地方汇聚成汹涌的暗流,最终掀起了一场滔天巨浪。而谁是诱发这股浪潮的罪魁祸首呢?只能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真正无辜的。

    无人入眠的落寞

    叶利钦和普京等人陆续走上舞台,但客观来讲他们依然不是最后的赢家。尽管叶利钦在1993年面临相似局面时展现了自己铁血的一面,但还是有很多人把他当做政变活动中的投机者。

    权利的游戏仿佛一个具有强大吸力的磁场,当政治成为一种可以转化为利益的手段,没有人能够做到绝对意义上的独善其身,而他们孰是孰非也随之成了永远没有答案的疑问。

    1991年9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宣布独立,同年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正式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仅仅过去四个月后,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向世界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也从这一刻起正式解体。

    作为苏联唯一继承国的俄罗斯联邦,也接收了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等。庞大的苏联就这样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分裂成为15个国家的苏联,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被残忍的肢解。

    毫无疑问这是民族的灾难,更是世界发展进程中的一声长叹。

    农业、科技、教育、军事、经济等全方位的衰退,让分裂独立出来的国家全都处于风雨之中。但此刻他们却再也没有后路可言,再也不会有一盏灯是为他们一起点亮的了。

    结语:

    在空旷无人的街道之上雪花飘落,萧条和落寞成为了此后多年的主旋律。

    难捱的漫漫长夜里无人入眠,可惜没有人会给他们轻轻地唱一首摇篮曲了。

    是谁让苏联走向了灭亡?或许从苏联解体的那一刻起,这个问题就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无论今后巨轮会驶入何种航路,再也不会和“苏联”二字产生任何关系。



    TOP